Loading
大兴安岭农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470-5727364
传真:0470-5731377
邮编:165471
网址:www.dxalnk.com
地址: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大杨树东

心中永远是绿洲

作者:窦霞 段宝忠 来源: 日期:2015/3/13 8:21:48 人气:12671 加入收藏 标签:

心中永远是绿洲

——记王英洲

几十年的拓荒生涯,几次政治风云的洗礼,使王英洲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开发建设过十几个农牧场,作为大兴安岭垦区创建者之一,他的经历值得骄傲和自豪。

但王英洲的表情却永远那么谦虚平和,他所取得的成就,令人钦佩,但在他看来,那是他的本分,是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应尽的义务。

与王英洲并肩战斗,风雨同舟的老同志对他有着相当深刻的了解:“那老头,脾气好着呢,平易近人、朴实无华,执行政策不走样,党叫干啥就干啥……”

言语不多,表达了人们对他的敬佩。在他身上体现出艰苦朴素、清正廉洁、无私奉献的精神。

(一)坚决服从命令

王英洲出生在河北省唐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39年4月参加革命,他与区小分队曾经抗击过日本鬼子,那一仗打得很激烈,多数队员都牺牲了,和他一块儿活下来的只有三、四个人。23岁,他加入党组织。解放后,他又任过旗委副书记、内蒙古东部区党委农牧部干部处处长。50年代他在海拉尔局一连开发建设了10个牧场、农场。1959年后,他担任呼盟农场局哈达图牧场党委书记,管理局副局长。那些年他始终工作在开荒建场指挥部,为海局的牧业和农业开发做出了一定贡献。

1967年3月,王英洲被呼盟使命为大杨树建场指挥部总指挥。他经历了多次开发建设的战斗,为了加快三线粮食基地建设,他只有一句话,坚持服从组织分配。

初春的季节,乍暖还寒。他身着一套普通的衣服从海拉尔乘火车到嫩江,那时大杨树火车还没通,他在嫩江转乘铁路行管处的摩斯嘎来到前达拉滨。向上坡望去,真是莽莽荒原无边无际,树枝乱草满目荆棘。他沿着路基步行50多里,走到大杨树,到目的地时,脚都肿了。

(二)就在这安营扎寨

怎么办?白手起家,安营扎寨。那时大杨树没几栋房,他领着20来人就在现在局中心医院对角处盖起3栋板夹锯沫房,那就是大杨树开荒指挥部。在10多平方米的办公室摆两张三屉办公桌,床是板子钉的,有个羊毛毡子和被子,那就是王英洲的住地。

(三)与群众同甘共苦

1969年3月中旬,王英洲派指挥部杨顺和孙树生两人去踏查宜里农场的场部地点,早上出发,到了深夜,两人还没回来,王英洲思前想后睡不下,生怕出了意外,他把蜡烛点着,一直等到半夜12点半,现杨顺他们回来了,心里的一块石头才算落了地。

4月里,河水刚要化开时,一场山火着了起来。那时已近50岁的他,一样跟着大家打火,一连几天几夜,嘴都干裂了。晚上零下几十度的气温,令人难耐,他们克服了饥饿、严寒、干渴等种种困难,与恶劣的环境做顽强的斗争。

过河时只好把棉裤脱下来,过河后再穿上,吃饼干榨菜、再宿荒山,王英洲在担任防火副总指挥的几年里,像这样的事情早已记不清遇到过多少次。他与扑火战士们一道在山上滚打,朝夕相处,甘苦与共。

8月间,一场大水把刚建场两个多月的宜里农场困住了。在万般无奈之中,指挥部及时向黑龙江省请示支援,加格达奇派出防火飞机为宜里农场空投了食品。王英洲从海拉尔回来了解情况后,心急如焚,他生怕饿坏一名知青,雨停之后,他们从大杨树煤矿借来一台拖拉机,与鄂旗革委会主任李显林和指挥部杨作光赶去宜里送粮食和食品。行至途中,车就坏了,他们又返回借一台车断续赶路,从大杨树至甘河大桥,全是齐腰深的水,他们足足走了一天一夜,才赶到宜里,职工们见到送来的救生食品,激动得热泪盈眶。

不管是什么艰难的工作,只要安排给他,他坚决干好,再苦再累也毫无怨言。几次体制变动,他的总指挥和副总指挥也随之升降,他都正确对待,不管是搞开荒、还是抓防火,不管是在后方,还是上前线,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只要是组织安排的,他保证完成好。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坦荡的胸怀,也体现了老农垦战士对党的事业的赤胆忠诚。

(四)当官不像官

王英洲当官不像官,他平易近人,说话和气,老百姓都愿意亲近他。他的行为与好些当了小官就滋长一身霸气“派头”的干部是一种鲜明的对比。就连穿着都极其普通。

(五)跟他这辈子没享几天福

早想把家搬到大杨树来,但他老伴的思想一时还不能接受。在海拉尔农场局住的是砖瓦房,到大杨树就要住土房。这的确让人不好理解,“开发建场时期,哪有不困难的,过两年就会好的,再说,我不把家搬来,又怎么能稳定人心?”

王英洲做老伴和孩子的工作。于1970年把家搬到了大杨树,住的一间土房还四处透风,没有玻璃只好用塑料布代替。时间不长,爱人和孩子也学会了和大泥抹墙。没有烧柴了,就让儿子和女儿上山拉烧柴,他老伴曾说过:“跟他这辈子,没享几天福,净受苦挨累了”。

对自己的子女,王英洲要求很严格,不让他们产生任何依赖心理。大女儿淑珍属于海拉尔下乡知青,到建场指挥部大修厂上班,按道理学点技术也是正常的,可是他硬是以“不能搞特殊”为名,而让她当了翻砂工、车工;二女儿淑云1972年高中毕业后,经过考试录取到邮局当了话务员,大儿子初中毕业当农工。1974年3个孩子同时被群众选送上大学,王英洲怕影响不好,硬是把大儿子给卡了下来。老大一气之下,当兵去了,至今还对父亲的“一本正”耿耿于怀。

老伴勤俭持家,没有工作,在大杨树那些年,每年都养几口大肥猪,可是从没杀过年猪,都卖了钱,只因为家里不富裕。

(六)退下来他还忙

1984年7月,王英洲离休,老伴心想,这回他该享享清福,安度晚年了。可他却还是闲不下来。工作的事没有了,却增加了一些杂事。他担任老干部支部生活委员,为大伙着想,经常跑大杨树购买批发蔬菜、水果。他说:“这些事你不张罗能行吗?”平时局里让他到农场走访,他也义不容辞,有的同志说:“他的那颗心哪,总是没有真正退下来。”

他体察民情,关心群众疾苦的优良作风,一直延续到离休以后。凡是听说哪个老干部有病,他都要亲自去医院或到其家里看望,问寒问暧,有时还送去一些偏方。农场一名老干部场里没给开工资,药费不给报销,他知道后与老干部处长一起到农场做工作,把问题解决了。王英洲对同志有一副火热的心肠。二女儿在哈医大二院当麻醉副教授,局里凡有去哈医大二院看病的,不管认识不认识的,他都要写个条子嘱咐二女儿给予关照。老伴管他这叫:“条子满天飞”。

他还帮助企业联系信息,自己买邮票、信封。刚离休那阵子就开始帮助盟驻大杨树贸易公司跟唐山机场商店推销大豆、小麦、山产品,从来不要一分钱的好处费。他还帮助个体户传递信息,返销地板块、面包机、饺子机、豆芽机、联系方便面加工等。他还喜欢看书、集报。他在河北听说山西有煤矿缺人、缺资金,就马上写信给电业局局长杨广金沟通情况。

他始终保持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本色,1990年、1991年离休后的他,连续两年被评为老干部支部优秀党员。

他享受司局级待遇,论资格,用专车也是正常的,有时儿女也说:“有病该用就用呗”,你听他说啥:“那不行,坐啥车都是坐,怎么非得坐好车?”因此到医院全是坐面包车。他还说:“过去抓生产还没车,现在有车就不错了”。

1995年从哈市开点药回来,他一看费用高了,就不高兴。孩子们想报个药费,他是坚决不同意。

1996年4月,他患上了心绞痛,上医院看了半个月也不见好转,医院让转院。孩子给他在哈医大二院联系个高级病房,床费和护理费每天160元。开始没告诉他,第四天他知道后说啥也不住了:“咱局这么困难,我怎么能住得下去呢?一天花100多元在这房间里我睡不着!”到底在医院附近租了一个一宿30元的房间。在他看来,有些事做过了格,就总感觉到从良心上有负于党的培养。这就是他一个老干部高尚的品质和情操。

离休后的老人依然乐观开朗,谦逊平和,既不向组织提任何要求,也不对往日的艰辛抱怨。

王英洲一生的心血都献给了垦区,用毕生的精力,将大兴安岭这片亘古荒原,变成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绿洲。


本文网址:http://127.0.0.1:8005/html/jkwh/174.html
上一篇: 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