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大兴安岭农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470-5727364
传真:0470-5731377
邮编:165471
网址:www.dxalnk.com
地址: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大杨树东

大兴安岭农垦倾力打造“北药之都”苦与甜的交响曲

作者:董艳波 王晓峰 来源: 日期:2018/7/31 8:49:25 人气:483 加入收藏 标签:

        太阳炙热着大地,中药材秧苗在田间愉悦地疯长。内蒙古大兴安岭农垦古里农场,中草药种植户任淑华顶着一顶遮阳帽,从园子里走出来,手里还拽着一把刚刚从赤芍地里薅下来的杂草,汗珠浸透了衣衫,可晒得黝黑的脸上掩饰不住喜悦。十年前,任淑华就开始探索中草药种植,一路坎坷,收获了苦与甜,如今她已成为远近皆知的“药王”。在任淑华这样领航者的带动下,大兴安岭农垦中草药种植走在多元经济发展的时尚前沿。

        位于祖国最东北的大兴安岭被誉为中国寒温带天然药库。内蒙古大兴安岭农垦正好位于绵延千里的大兴安岭东南麓,依托地域优势,依托野生中药材资源,垦区坚持品牌建设,倾力打造“道地药材,北药之都”。而且在中药材产业快速发展下,已带动旅游产业、蜂蜜产业等多元经济发展,形成苦与甜经济交响呼应,相互增长促进。

        一个产业,源自小家小户。

       敢为人先,“一亩园百亩田” 效益可观。

       垦区依托地域优势,通过与北京首欣医药公司、鄂伦春北方药业战略合作及成立中草药种植合作社等方式,坚持品牌建设,形成职工互帮互助机制,倾力打造“北药之都”。已经有500多个种植户加入这一产业致富链条,截止2017年底,大兴安岭垦区人工种植中草药3000亩,主要品种有赤芍、黄芪、还魂草、白芍、白术、五味子、枸杞、桔梗、大粒子、防风、独角莲、白鲜皮等20多个野生道地中药材的人工培育种植。垦区中草药发展未来规划,到2020年垦区中药面积预计达到2万亩,其中多年生1万亩(如黄芪、白鲜皮等),当年生每年稳定种植1万亩(如蒲公英、反魂草等);到2030年争取中草药面积控制在5万亩左右。到那时,这里将成为我国东北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

       大兴安岭农垦开发建设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地广人稀,几乎每户职工家都有3至5亩前庭后院,据不完全统计,职工房前屋后可利用的耕地有4000多亩。垦区把带领职工增收脱贫的目光聚集在发展庭院经济上来。

       甘河农场的许永平夫妇就是依靠庭院经济增收的典型代表。许永平说:“我4亩地的菜园里用了42车农家肥,种的赤芍、党参等好几种特色作物。以前有人用楼房换我的平房我都没舍得。”2016年干旱之年,大田农业欠收,他们种植了两年的1.6万株赤芍即将收获,提早就已经有客商来预定,1.6万株赤芍效益可达5万元以上。2017年许永平试种的5棵党参也开始出售,每株重达5市斤以上,市场价每株500元,这为他今后发展中药材种植增添了信心。

       目前职工已经意识到在结构调整方面要研究种植高附加值作物,围绕“特”字做文章,利用房前屋后菜园等小块零散耕地尝试种植中草药等特色作物,这样不仅解决就业问题,最终还将形成一场一品,带动多元产业共同发展。

       此外,垦区种植的黄芪仅种子一项亩效益能达到6000元至8000元,苍术种植亩效益可达万元。这些中药材的亩效益是大豆的十倍甚至几十倍,大部分品种已试种成功,真正让职工群众看到了“一亩园百亩田”的发展前景。

       一席盛宴,源自同心协力。

       提档升级,抱团取暖走上快车道。

       凭借大兴安岭盛产道地优质中药材的天然禀赋,垦区采取因地制宜、灵散多样、因户施策、因地选育的策略,发展道地中药材种植。为促进中药材产业提档升级,垦区组织专业人员成立技术指导组,督导种植工作。

      冬闲时节,正是职工制订种植计划的阶段,农场几乎每天都组织职工到当地中药材种植大户进行学习。古里农场50岁的任淑华是大兴安岭地区第一批尝试中药材种植的人,经过14个年头探索,已基本摸清道地中药材的生长规律并掌握了种植技术,每年纯收入超过40万元。2013年,她牵头成立合作社,目前,任淑华中药材种植合作社包括农垦及周边乡镇已有种植户824户,每年都产销各种药材4000多吨。 

       今年,垦区把她列为兴垦富民带头人。有意愿种植中药材的职工上门求学问到任淑华:“我很看好中药材种植,但技术上我不懂,您能给我提供技术指导吗?”任淑华慷慨地回答:“这个没问题,技术方面,合作社无偿提供服务。”现在,她每天的任务除里管理自己种植的地块外,就是给来学习技术的职工们传授种植经验,忙得不亦乐乎。

       大兴安岭农垦将中药材产业列为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主导产业之一,在政策、财力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几年来,累计投入400多万元专项资金用以扶持中药材种植。中药材生产规模持续扩大,产量逐年增长,区域规模生产已具雏形。

       大兴安岭垦区严格按照标准化生产要求,以及无公害、绿色食品标准对中药材种植进行生产管理,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和有机肥料,有效提升了中药材品质。为了规范中药材市场,垦区8个农场均组织成立了中药材合作社,大家抱团经营,共同致富。在效益上,也为种植户开辟了一条增收致富“快车道”。

       职工信心十足,国家好政策接连不断。农业部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务院扶贫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农发行联合发布了《关于印发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计划(2017-2020)的通知》,提出要凝聚多方力量,充分发挥中药材产业优势,共同推进精准脱贫,到2020年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和脱贫“造血”功能持续增强,实现百万贫困户稳定脱贫。2017年底,大兴安岭农垦出台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促进垦区中药材产业提档升级,把中药材产业列为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主导产业之一,在政策、财力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垦区出面,为种植户贷款提供担保,无偿提供技术支持;收购季节,垦区提供运输服务。

       2017年,垦区与北京首欣医药公司、鄂伦春北方药业合作共同打造“北药之都”。大兴安岭农垦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久的将来,中药材产业将真正成为垦区精准脱贫的利好项目。

       一业突起,联动多业发展。

       康养文化,助力“健康中国” 战略发展

       盛夏时节,扎兰河农场种植的白芍正值花期。接连几日,每天都有大批摄影爱好者和游客前来拍照,一时间扎兰河农场芍药花海火爆微信朋友圈。

       大兴安岭农垦提出,发展中草药的同时,要建立康养、旅游文化,利用房前屋后园田地种植养生型中草药,如枸杞、人参等;利用空闲、绿化地种植观赏型中草药,如白芍、鸡冠花、石斛等;利用小开荒地或可利用退耕换林地种植药用型的中草药,如赤芍、白鲜皮、返魂草等。让每一家、每一户都了解中草药、种植中草药,利用中草药进行养生,形成一种康养文化。有条件的家庭建立中草药养生园,搞农家乐,让旅游者品尝药膳、健康理疗,观赏花卉,把中草药加工成健康旅游产品,让游客体验康养文化。

      扎兰河农场将中草药列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的首要种植作物,经过四五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特别是300多亩芍药形成了三处花海景点,每处都各具特色,吸引了大批游人的同时,也有药材收购商上门洽谈合作事宜。

       而这场花海之旅的最大受益者要数特色蒙古包餐厅经营者杜红霞和蜜蜂养殖户鲁树泉。粗略计算在15天的花期内,杜红霞共接待餐饮人数200多人,收入1万多元。白芍花开期间,鲁树泉向游客销售出200多斤成熟蜜和新巢蜜,收入2万多元。据记载,芍药花蜜具有具有清热解暑、去斑、清心润肺、平肝明目、护肤养颜等功能。苕条蜜、蒲公英蜜等中药材蜜成为消费者首选。

      中药材、蜂蜜、蓝莓、木耳、山野菜等大兴安岭特产,都是中医养生、预防保健的重要食材。药食同源。中药材是中医药事业传承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资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事业作出了“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的战略判断,清晰擘画了“要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的战略目标,大兴安岭农垦坚定不移助力“健康中国”战略。


本文网址:http://127.0.0.1:8005/html/jtnews/610.html